• 03
  • 首页banner
  • 四川省文化馆
  • 自定义广告名称
  • 自定义广告名称
  • 1
  • 2
  • 3
  • 4
  • 5
  • 群文活动

      近年来,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和文化内需的显著增长,“非遗”作为承载民族记忆的活态文化资源,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开江非遗的传承保护工作一直得到各级政府及上级文化部门的重视和支持。近日,县政协副主席蒋朝军带领市、县政协委员到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到达省级非遗项目《开江豆笋传统手工技艺》甘棠镇“朱家老字号”豆笋生产基地。大家听取了传承人马朝树对豆笋生产流程的介绍,实地参观了豆笋制作的烧浆、提取和烘干的过程,对豆笋的生产过程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大家一边品尝朱家老字号豆笋,一边倾听传承人及其家人介绍了朱家老字号豆笋历年来参与的非遗传承活动及获得的殊荣。调研人员勉励马朝树动手动脑利用现代科技加大对豆笋的生产性保护并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扩大营销市场。

      随后调研组一行到任市镇参观了市级非遗项目《开江杨板鸭传统手工技艺》生产基地。杨板鸭第五代传人杨川介绍了板鸭的秘制配方、生产流程、生产团队及生产销售情况,以及如何利用现代营销手段,把开江板鸭推向省内外市场,其所经营的企业先后被各级质检部门授予“文明诚信私营企业”。调研组实地查看了板鸭腌制、定型、熏烤、包装等流程,对板鸭制作的传统技艺制作及生产环境给予了肯定,勉励传承人把开江板鸭做大做强,同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研发板鸭系列旅游休闲食品。

      “采采东方尚未明,玉芽同护见心诚。时歌一曲青山里,便是春风陌上声。”茶园里忙碌的采茶工一边唱着采茶歌一边穿梭于翠绿的茶园中,采摘今年的“福龟”茶。茶树在阳光、雨水、霜露的滋润下冒出万千芽头,碧绿葱翠。这里是调研组最后调研的市级非遗《开江福龟茶叶传统手工技艺》生产基地。调研组参观了茶山,与茶农们亲切交谈,了解茶农们采茶和日常生产生活状况。福龟茶叶第四代传人丁昭亮同时介绍了“采大留小、采高留低”的茶叶标准化采茶技巧。随后,大家参观了手工茶叶生产车间,听取了传承人对福龟茶传统制作流程的介绍。

      吃水不忘挖井人,民富国强记党恩。座谈会上开江福龟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唐兵介绍了开江福龟茶业兴旺发达的历史。唐兵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现在取得的成绩首先得感谢党,多亏了党的政策好。特别是扶贫攻坚政策以来各级政府给我们提供了更多更大的生产和销售平台,我们现在是越干越有劲,越来越有奔头了。我们已经把茶山周围山水环境生态一体化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结合,争取把我们的福龟茶文化打磨成广福的文化品牌。

       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非遗要传承,首先得生存下去。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非遗项目生存空间日益狭小,如果不作出改变,不被世人接受,将面临消失的困境。为了让生产性非遗项目重焕活力,适度开发并包装非遗项目势在必行,开江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项目逐步走上了市场化道路,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业兴带百业旺。而今开江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要乘着乡村振兴政策的春风,努力走文化产业发展之路。县非遗中心主任邓承熙对开江生产性非遗项目现状的活态传承方法提出了建议:一是设置非遗项目体验中心,让顾客对非遗项目的传统制作技艺有更加直观的感受,达到“心有戚戚焉”的非保共识;二是将非遗项目传统技艺流程制作成大众喜闻乐见的动漫剧对外宣传展示;三是把传统文化和现代元素融合一起打造非遗类精品节目,如打造采茶歌舞类、茶道表演,盘子舞《豆笋香香》、情景剧《华堂美食》等;四是制作老少咸宜的非遗食品进入百姓的餐桌,让群众在享受到非遗视听盛宴的同时可以大快朵颐。县政协副主席蒋朝军在座谈会上指出开江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发展思路:一是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走产、研、培道路;二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农文旅融合之路;三是在生产中授徒,带动更多的群众掌握传统技艺走上共同富裕之路。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近年来,我县积极开展非遗资源普查、申遗、传承和保护等工作,目前为止,开江非遗保护项目有省保项目6项(薅秧歌、巴山石工号子、拗棒、开江豆笋、水族闹春、甘棠耍火龙);市级保护项目7项(任市唐板鸭、情歌、盘歌、开江杨板鸭、开江羊肉格格、开江福龟茶叶、沙坝刘老头土窖酒),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县将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继续推进非遗的长效保护和活态传承,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做出贡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