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
  • 首页banner
  • 四川省文化馆
  • 自定义广告名称
  • 自定义广告名称
  • 1
  • 2
  • 3
  • 4
  • 5
  • 党建工作

坚守理想信念的“根”

凝聚文化自信的“魂”

 

——周永开书记专访

 

  通过狭窄的楼道,走进一套80年代修建的老房子,三间砖房水泥地,脱落的墙皮和年久失修的老式沙发,加深了这个家庭走过的年代感。狭小的空间遮住了仅有的阳光,而客厅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两尊毛主席塑像、一个地球仪、一副眼镜、一沓报纸和一支笔。当登门拜访的晚生问及此地球仪为什么会与毛主席的两尊塑像摆放在一起,周永开书记掷地有声的说:“毛主席不仅是中国人民的领袖,而且他也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是全世界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翻身求解放、实现共产主义的领袖人物。”多年来,正是这样的理想信念支撑起了年代的变迁,让这套仍然保留着80年代装饰的老房子里呈现出生机与活力。

  就是这样一位一辈子省吃俭用、严于律己、先后获得各级表彰四十多次、2004年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优秀离退休干部”、2019年7月2日被中共四川省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的周永开同志,距离我们并不遥远,他就在达州、就在我们身边……

 

  高举旗帜,忠诚担当心系家国情怀

  91岁高龄的周永开书记1928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45年,周永开在川北地下党负责人之一王朴庵的介绍下,秘密加入了地下党。从那时起,周永开就坚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他深信,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

  辗转二十多个春秋,周永开于1966年3月任中共巴中县委书记;后历任中共达县地委宣传部长、达川地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等职。1992年离休后,他花费数万元积蓄购买了一批树苗,走遍花萼山11个乡镇30多个村,带领大家植树护林,种植了500多亩适于万源土质生长的华山松,在2007年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花萼山建成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上世纪40年代,那时物质条件还非常贫困,人们的思想也很传统,周永开与吴应明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风俗成了婚。在妻子两个柜子、一个箱子的陪嫁品里只装着少许的粮食和谷子。婚后,周永开与妻子双双加入了地下党。就是这样一对革命伴侣,牵手走过了76年风雨历程,他们目睹了从一袋粮食的爱情,到床上四件套、到如今的房子车子票子的新时代恋情......2007年,周永开书记与他的老伴受邀盛装出席由达州日报社举办的首届“盛德杯”十佳钻石婚庆典。在他们的眼中,时间是最美的情书,赛过一切甜言蜜语,胜过所有山盟海誓。他们用苦难讲述着这份浪漫的情怀,用岁月诉说着这段芳华人生!

  然而,不论对自己还是对家属子女,周永开从来都是很“抠门儿”,处处精打细算,为国家节省经费。但正是这么“抠门儿”的一个人,却在建党98周年之际,把自己节俭下来的10万元退休工资郑重地向党组织交了一笔党费,他说:“受党的教育74年,我的钱来自于党,来自于人民,我的积蓄都将留给党。我不会给孩子留下物质财富,而要为他们留下一笔精神财富!”周书记语重心长地对生长在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说:“钱、权、色带不进棺材,但是它却可以把人带进地狱!想要让别人做到什么,自己就要率先做到;想要让别人坚守理想信念,自己就要坚守理想信念!”周永开书记用无声的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用忠诚书写了别样精彩的人生。

 

  凝心聚力,一路高歌彰显文化自信

  周永开常说:“文艺事业也是党的事业,我们同样要把她做好!”

  2001年,在大巴山构筑10多处“心灵工程”的周永开书记来到梁大湾观赏李花后,大有“李花嫣然出篱笑,枝枝怒放最有情”之感。为使更多的人共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李花开”的盛景,周书记倡导举办李花节,通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在巴中把文化种植、挖掘与传播。时至今日,举办了近20年的李花节,愈加热闹非凡,而每年都会受邀参加活动的周永开书记,在送钱送物的同时还深情叮嘱大家:我们是在这里“种”文化,不是“演”文化,我们不能只让艺术家登台表演,要发动群众来唱歌,让劳动人民把咱们当地的民俗、民风、民味唱出来,传递我们自己的文化。

  改革开放以来,民族文化产业项目如雨后春笋,生机勃发。习总书记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有民族自信,民族自信需要文化自信。多年来,周书记正是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伟大目标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余热。2006年5月23日,为推动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在达州市委领导的支持下,周永开组织筹建了巴山民乐团。周书记动情地说:“今天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4周年。毛泽东同志说过,我们的文艺都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选择在今天成立巴山民乐团,希望大家加强学习、团结一心,使我们的文艺有丰富的内容和正确的方向。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是我们的舞台!”

  提到与共产党同龄的通川区蒲家镇中心校,周书记感慨万千。1921年,蒲家镇中心校率先在校园内悬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孙中山、达尔文画像,大力宣传马列主义。为了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周永开带头为蒲家镇中心校捐资助学,动员社会各界捐款为学校修建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石像,建起了校魂展、英烈园,为大巴山地区开辟了革命传统教育场所。

  把文化艺术的种子撒播到学校,种植在孩子们的心间,是周书记一生执着的追求。2013年7月1日,周永开带领巴山民乐团来到金石乡中心校举办了盛大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2周年文艺演出”。而金石乡中心校的历史也是值得所有人铭记的。十多年前,25位农民在去上交公粮折返的途中遭遇车祸而不幸遇难,周书记倡导为这25位去世的农民在“寡妇村”的山头立下一块两米多高的“无字碑”,以此纪念在抗战时期为支持红军打胜仗送公粮、在60年代困难时期送公粮、改革开放时期仍然坚持送公粮、宁愿自己饿死也要支持国家、爱党爱国爱军队的大巴山农民!

  时光荏苒,巴山民乐团在周书记的带领下,从“万源红色文化月”、“张爱萍故居行”等红色专题演出到部队、学校、社区的民族文化传播,不断拓宽了演出领域,从最初的自娱自乐到正式注册、挂牌,巴山民乐团的成长与壮大凝聚了周书记“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浓浓文艺情。最让大家难忘的是在海拔1700米的万源花萼山的那场演出,周永开请到了一位60多岁的小号手——退伍军人楚恩寿来到我们的演出现场。周永开深情的说:“当初血战万源,红军战士每天吃一个土豆就能打胜仗,这是什么精神?同样是在这里,十二勇士生不缴枪,死不留尸,宁愿跳崖也不当俘虏。今天,我们在这里再一次吹响号角,这是前进的冲锋号!我们要像保护花萼山那样保护红军精神!”  

  说到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周永开表示:一身正气是共产党人的做人之本,清正廉洁作表率,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核心。相信这也正是周永开积极倡导达州市纪委离退休支部组建“清风乐队”的初心。眼望百花争妍的新时代文艺风貌,周永开表示:“从党的一大到十九大,一代代革命者身处的年代或有不同,但他们身上都体现了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情怀、坚若磐石的理想信念和崇高朴实的人生境界。而《国际歌》高度概括了《共产党宣言》,他是时代的最强音,也是巴山民乐团、清风乐队的母本。奏好此曲,唱好《十送红军》《四渡赤水》《红军不怕远征难》,唱响主旋律,不忘初心放飞理想和希望,牢记使命把信仰擦亮,是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肩上的重任,是对革命精神最好的传承!”

 






返回顶部